2019年11月18日学校组织师生到云南电视台参加朱有勇院士新时代“云岭工匠”节目录制,公司陈齐斌副书记、部分党员老师和同学很荣亲临现场参加了节目的录制。
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,主持人请出了今天的主人公:中国工程院院士、bat365官网登录名誉董事长、云南省协会主席——朱有勇。随后,朱院士为我们讲述了他在澜沧蒿枝坝种植冬季马铃薯、林下发展中草药种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,虽然朱院士已经64岁了,还有几年就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,但他依旧坚定地投身于脱贫工作的一线,这是令我们钦佩的。紧接着,朱院士给我们分享了他走上科研道路的原由和一系列科研成果,分享期间,朱院士教给了我们很多道理:人吃不饱饭的时候,高产是追求,现在吃饱了,我们就要追求高质量。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,就要干到底,科学家最终还是要造福人类。
此时此刻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家的情怀。主持人请了几个青年代表和部分网友与朱院士进行了交流,朱院士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:
青年代表问:“院士”,其实已经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了,是我们国家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毕生追求。听说您2011年,就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了,在大多数人心中,您早已经“功成名就”了,但是从您的行动来看,显然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。请问,您如何理解大家口中的“功成名就”这四个字?
朱院士:首先我觉得,“功成名就”这四个字,可能还言之尚早。名是什么,对名利的追求,没有终结的,到了这个年纪,这些东西在我看来,是虚的,科学家不应该把“名”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。其次,功成,功真的成了么,我们国家,乃至全世界,还有多少人没能吃饱肚子。即使吃饱肚子了,所有人都吃上安全、健康、天然的食物了么。似乎还没有,这些问题没全都解决,作为一个搞农业的,可能还谈不上“功成”。
初心在方寸,咫尺见匠心!朱院士有着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,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,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,集智攻关、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,甘为人梯、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。农大人加油吧!榜样就在我们身边,成就梦想,创造未来,一切皆有可能!